价值形式理论演进——“新马克思阅读”的历史(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法兰克福学派中生长出的“新马克思阅读”。其代表人物巴克豪斯和莱希尔特在经济学领域坚决批判了以庞巴维克、熊彼特为代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法兰克福学派中生长出的“新马克思阅读”。其代表人物巴克豪斯和莱希尔特在经济学领域坚决批判了以庞巴维克、熊彼特为代表的效用价值论,以及以琼·罗宾逊为代表的新李嘉图学派的经济学说,从而捍卫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独特的哲学方法论。这种哲学方法论,正是巴克豪斯和莱希尔特从阿多诺的社会哲学那里习得的。而在社会理论领域,“新马克思阅读”又对哈贝马斯为代表的批判理论转向给予批判,他们认为哈贝马斯以及奥菲的社会理论和国家理论完全丢掉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根基,从而走向了一种修正主义观点。
除德国学界以外,几乎在同一时期,以宇野弘藏、关根友彦为代表的宇野学派和以阿格里塔为代表的调节学派,都展开了对于价值形式的探究。尽管在价值形式问题上的侧重角度不同,比如宇野学派侧重于批判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体系,利用价值形式理论建构对资本主义理解的理论模式,而调节学派则主要侧重于货币理论以及经济政策,但是,他们都强调交换环节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所具有的逻辑优先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克里斯·亚瑟为代表的英语学界学者,又在整合价值形式理论研究资源的基础上,为批判分析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价值形式研究的“新辩证法学派”,从而将价值形式理论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潮。
价值形式理论研究与当代资本主义最新发展
20世纪90年代至今,可以被视作价值形式理论研究的第四个阶段。新自由主义所推动的生产的货币化,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逐渐开启的金融资本主义进程,使得借助货币手段和金融衍生品实现的资本统治抽象性尤为突出地表现出来。资本逻辑开始有力地支配和主导物质生产,并从根本上改造了当今社会的时间与空间,而资本对劳动的榨取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
这一阶段的价值形式研究,从外在形式上看,往往是对前面三个历史阶段相关思想资源的利用与重释。但在面对的社会历史问题上,与前面三个阶段已经有了根本差异,所以在这一阶段对于价值形式的研究,已经在更高层次上把握住了价值形式理论所能够把握的最为抽象的社会现实。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以价值形式分析为基础理解货币形式所代表的金融资本主义,就成为回应当代资本主义最新发展所提出的理论挑战的重要尝试。
回顾价值形式理论的历史逻辑,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几个观点。首先,价值形式理论从来都是在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出于不同的理论目的而被加以讨论的,不同的语境和视角是我们看待价值形式理论时所离不开的背景。其次,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形式分析传统,有助于我们从理论的深层把握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构,特别是它在价值形式分析所提供的框架之上所做的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之间的跨学科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最后,理解价值形式理论的讨论所根植的社会历史背景,我们便可得知,价值形式理论的许多研究者和讨论者尽管常常在思辨的、抽象的形式中讨论这一问题,但如果被这种讨论方式所迷惑,就会陷入非历史的迷途中。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乾坤
文章来源:《理论视野》 网址: http://www.llsyzzs.cn/zonghexinwen/2022/0311/555.html